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INCEPTION

Inception,潛行凶間,盜夢空間。
這是Christpoher Nolan的夢。

這電影所呈現的是複雜的意念,所以難以避免在一開場費盡唇舌解釋了很多,但在教導ellen page的同時,那些想像和特技確實厲害。把夢分了四層,除了memory和夢外,還有潛意識,還有時間的玩弄,確實Nolan的夢很大,我很佩服他的組織能力,要寫一個這樣的劇本是何等費力。

喜歡這個結局,總要是open ending,才不落俗套,其實到最後是夢還是真實也許已經不重要。

Leonardo都幾慘,接連兩齣電影個老婆都係癲癲地(Inception裡的可能是他把她塑造成癲癲地),在這電影中,他和妻子的戲總讓我想起Shutter Island,其實Leonardo近來演的電影故事都很好。Ellen Page很美,已經和Juno裡的她不一樣了,她的路還很長。Joseph Gordon-Levitt梳了個all back頭,一開始覺得佢好熟口面,卻想不起他的名字,據聞他會在batman 3做奸角,期待。這電影的演員都很好,還有Tom Hardy、渡邊謙、Dileep Rao和Cillian Murphy。

我很愛Christopher Nolan,喜歡他的想像力,Memento一直都是my favourite movie all the time,說著memory和identity,inception也在說memory、潛意識和夢,Nolan的電影是值得回味的,Memento我就連看了三次,他的電影有一種讓人再入戲院看多次的魔力。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英文名字叫Aftershock,兩小時的電影,看畢後我認為Aftershock這名字比中文電影名字更貼切。

初看這個電影名字,很容易地想到錢鋼的唐山大地震,在香港該有不少人看過,因為那時中七要做的閱書報告,是中五會考課文的其中一課。至少我是從這二處更深入認識到唐山大地震,尤其是中七那時的閱書報告,猶記得那時買了書,只看了第一章,我便哭至窒息,然後我媽跟我說,她在唐山大地震的經歷。

很自然,我以為這電影會像這報告文學一樣,說著唐山大地震震前的預兆,地震發生時的事,地震發生後的救災和上京通報的事,結果電影開始後15分鐘便地震了,沒有餘震的刻劃,沒有更深入的人性描寫,徐帆掙扎崩潰地選了救弟弟後,便是一齣親情倫理電影。地震後的創傷,也不是重點,只用了噩夢等來刻劃,電影重點該是如何重整生活吧,在面對親人離去家園盡毀之後。

可以說,是我看之前把這電影定位為跟唐山大地震這書一樣的主題,但它不是,它是一個說著地震後倖存者如何努力地活著如何生活的故事,它只是選了唐山大地震為背景而己,再加插讓大家回想起唐山大地震的汶川大地震,
姐弟因地震失散,再因地震而走在一起,來讓地震主題更深刻。

後來我才知道,這電影改編自一本書叫餘震,為什麼不用回原名呢?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Dogma95

看罷antichrist,我想起了Lars von Trier另一齣的電影the idiots,也想起了dogma 95。

昨晚入場前,我在電影中心film lib看到了關於dogma95的書,dogma95有幾項守則:
1. Shooting must be done on location. Props and sets must not be brougt in (if a particular prop is necessary for the story, a location must be chosen where this prop is to be found).
2. The sound must never be produced apart from the images or vice versa. (Music must not be used unless it occurs where the scene is being shot.)
3. The camera must be hand-held. Any movement or immobility attainable in the hand is permitted.
4. The film must be in color. Special lighting is not acceptable. (If there is too little light for exposure the scene must be cut or a single lamp be attached to the camera.)
5. Optical work and filters are forbidden.
6. The film must not contain superficial action. (Murders, weapons, etc. must not occur.)
7. Temporal and geographical alientation are forbidden. (That is to say that the film takes place here and now.)
8. Genre movies are not acceptable.
9. Te film format must be Academy 35 mm.
10. The director must not be credited.

會有這樣一個組織/守則是因為這幾位導演反中產階級,認為人人也有拍攝電影的自由,拍攝是要反映現實,不能只迎合觀眾的口味和特效,也不需要客觀,因為人人的觀點也不同,但其實第一齣dogma的電影已經違反了這些守則,而社會對dogma的關心並不在於成立dogma的目的,反而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auteurism。

雖則大部份dogma電影都未必能把所有守則遵守,但至少有一部份的守則還是能在電影裡看到。也許就是如此,所以當初看The Idiots真的壓抑得很窒息。就是因為dogma鏡頭運用沒有美化的守則,在The iodiots出現的每個場景迫真得讓我以為是一個真的故事,就如戲中多場裸露性交甚至集體性愛的場面。

故事的主題也讓人反省,一堆人嘗試break the norm,pretend to be idiots返回社會作為對社會不滿的抗爭手段,然後看他人對自身的反應,而終究這個遊戲只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法,大家開始回想參與這遊戲的原因,最後回復自身的identity回到社會正常生活去。

再看Lars von Trier的電影,大多都是與人性黑暗有關,也大多讓人看得很壓抑,他曾患上了抑鬱症,那麼antichrist其實會否有auteur theory在裡面呢?

Antichrist

Antichrist
歐洲電影節的電影,電影中心作特別放映,是期待的,對於導演對於故事對於情節,但也許是過於期待,卻得不到自己預期的結果。這齣電影在香港被評為III級,大抵我應該一早知道不會出現過於恐怖的場面,尤其這並不是一齣cult片。
看罷乘車回家時brainstorm了這10 pts。


1. 開首的黑白慢鏡很棒,用黑白慢鏡來突顯人其實無法扭轉一些命運,加深悲劇感
2. 有人說這是一齣反女性的電影,無異只看表面確是如此,但最初曾break the norm,女性主導,多次傷害男主角,男主角受傷而成subordinate,到最後男人殺死女人,看來像是男人重回權力的位置,但其實會否是女人故意幹了這一切讓男人殺死自己從而得到最後所謂的救贖。還有一些sign,如陽具象徵的樹倒下是否就是男人變成subordinate,女人變得瘋癲重擊男人的陽具和傷害他,
而與其說這是齣antichrist的電影,不如說成是anti-gender norm,但最後那一幕我確實沒看明白
3. 所謂antichrist是否就是指歷史上處決女巫的正義之士;也可以把男女主角看成Adam & Eve,重回Eden,已經不是聖經故事裡的Eden,也不是偷嘗禁果犯下的罪被趕出Eden,而是基於慾望引致小孩跌死所犯下的罪從而回到Eden期望救贖
4. 三個乞丐:鹿、狐狸、烏鴉,代表了Grief、pain、desprate,也正是每一章的主題。這電影充斥著大量的符號學
5. Nature,最後點出了主題--人性。不是大自然,是人性
6. 有人說尼采的反基督和這電影有莫大的關係,我沒看過這書但作了些了解。要是把這書的重點放回這電影,這確實是帶反gender norm的主題,書中有這麼的一句「有什麼東西是比邪惡更為狠毒?答案是主動地同情殘疾和弱者;而這種情操,正是基督宗教的特質。」假如套落電影中,這自然是指男人作為強者,同情作為弱者的女人,以理性角度救贖女性,而這種所謂基督教的特質,正是父權的特質。所謂的antichrist,並不是反宗教,而是反這種擁有悠長歷史的特質和觀點
7. 雖則明明狐狸開聲說話該屬驚嚇的一幕,但那一刻我只想起fantastic mr. fox,繼而笑了出來
8. 看來香港上映的版本是經過剪輯的,至少我沒看到大特寫鏡頭,所以這只評為一齣III電影
9. 我其實還在糾結反女性和反基督之間,雖則結合了其他觀點,看來是有點反gender norm,但有些對白場面卻又暗喻女性是罪的源頭,如女人在寫論文時認同女巫的罪和某張海報上電影的名字"
Antichris♀"那個t。在片尾導演寫道這片子是獻給Tarkovsky,沒看過Tarkovsky的電影,這勾起我的好奇。
10. 我很佩服導演Lars von Trier,他的電影絕不是我的那杯茶,佩服在於他差不多所有戲都是讓人看得如此壓抑

在看的時候,確實有些場面笑了出來,如狐狸出現說了一句話的時候(其實這場面很驅魔人)、男女在糾纏的畫面,然而坐車回家途中,在手機打著10pts,其實這電影要說的很多,當你了解導演的遭遇,他一向拍攝的主題故事,了解尼采的反基督,就開始解讀了這電影,也許我decode的和導演encode的全然不同,但竟然我在brainstorm了這10pts後人更壓抑,而後來我才知道我一直期待著會恐懼的鏡頭竟然在這特別放映場次中被剪掉...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The Big Gay Musical

The Big Gay Musical

1. 用一齣broadway的musical作為串連整齣戲的引子,musical中的片段是用來為主角現實生活作為反照
2. NY係咪真係有呢齣musical,真係好正!! 每一首歌每一個對白每支舞蹈,
3. 到最後我有感動
4. adam & eve或adam & steve,其實都是人,同性戀真的要受到歧視或被形容成一種罪嗎?
5. 雖則是說gay的故事,但其實你將主角擺返落heterosexual,那些事也是我們常面對的
6. 裡面的歌和故事情節都會讓你去反思同性戀,God loves gays,因為也是god創造他們出來的(假如你信奉這個宗教的話)
7. 人不需要為任何人去改變,只要為自己而活著,我們總是把自己改變成父母眼中的自己,但其實we should be the one we are.
8. 其實heterosexual couple要面對的困難絕不少,homosexual的更多,對於homosexual,要找一個mr. right/ms right是不是更難,要面對的世俗眼光更多,只要稍一不留神,這一段感情就會被這些眼光給殺死
9. 是完美的結局,但在現實中,有幾個會遇到這樣的結局
10. 勁鐘意最後的angel dorothy,kai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