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英文名字叫Aftershock,兩小時的電影,看畢後我認為Aftershock這名字比中文電影名字更貼切。
初看這個電影名字,很容易地想到錢鋼的唐山大地震,在香港該有不少人看過,因為那時中七要做的閱書報告,是中五會考課文的其中一課。至少我是從這二處更深入認識到唐山大地震,尤其是中七那時的閱書報告,猶記得那時買了書,只看了第一章,我便哭至窒息,然後我媽跟我說,她在唐山大地震的經歷。
很自然,我以為這電影會像這報告文學一樣,說著唐山大地震震前的預兆,地震發生時的事,地震發生後的救災和上京通報的事,結果電影開始後15分鐘便地震了,沒有餘震的刻劃,沒有更深入的人性描寫,徐帆掙扎崩潰地選了救弟弟後,便是一齣親情倫理電影。地震後的創傷,也不是重點,只用了噩夢等來刻劃,電影重點該是如何重整生活吧,在面對親人離去家園盡毀之後。
可以說,是我看之前把這電影定位為跟唐山大地震這書一樣的主題,但它不是,它是一個說著地震後倖存者如何努力地活著如何生活的故事,它只是選了唐山大地震為背景而己,再加插讓大家回想起唐山大地震的汶川大地震,姐弟因地震失散,再因地震而走在一起,來讓地震主題更深刻。
後來我才知道,這電影改編自一本書叫餘震,為什麼不用回原名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